相信許多駕駛人都經歷過輪胎偏磨耗問題,事實上許多輪胎相關從業人員,也將輪胎偏磨耗視為一種定位不良現象,然而事實並非完全如此。
來自於輪胎使用週期當中面對各種路況,胎壓變化,駕駛使用習慣的累積,最終在輪胎踏面交出一張成績單,技師可藉由這張成績單給予車主建議,做出更適合駕駛使用環境與習慣的定位設定。
【胎壓不足】
可謂輪胎安全最大危害,除了增加滾動阻力降低燃油效率,駕駛操控困難車輛動態不穩之外,因胎壓嚴重不足而造成胎壁過度反覆扭曲發熱,會導致結構疲勞斷裂而爆胎,長期稍微胎壓不足會在輪胎踏面兩側出現明顯較快磨損現象。
【胎壓過高】
除了降低舒適性的過度彈跳之外,雖然不會像胎壓過低帶來爆胎的風險,但也要避免輪胎過度充氣,長期胎壓過高會在輪胎踏面中央出現明顯較快磨損現象,並且降低輪胎最大抓地力。
除非定位角度設定錯誤,否則輪胎輕微偏磨耗並非一種異常,在車輛不管動力或是底盤設計越來越強大之下,為確保駕駛能夠安全且輕鬆地享受駕駛樂趣或是緊急閃避,必須讓輪胎在各種極端情況之下都能夠發揮最大抓地力,於是在輪胎尺寸不斷加大之外,必須靠幾何角度動態變化來應付少數極端的使用需求。
只會在最緊急的時候拿出來化險為夷,因此在日常使用當中如果沒有經常激烈操駕,緊急閃避等狀況,輪胎外側胎紋就會被優先保留下來,相較於無時無刻都會被使用到的內側與中間胎紋,就會有一種輪胎內側被吃掉的誤解,我們必須修正這種長期以來的誤解與訛傳。
外側胎紋會被刻意降低在直線行駛當中的磨損而被保留下來,這樣的設計能降低大尺寸輪胎的直行滾動阻力,減少無謂的虛耗,產生微量往車體中心方向的側向推力增加車輛安定性,並在駕駛風險最高的轉向時發揮最大抓地力,因此預設角度是一種科學和必要的安全機制,正常偏磨耗並不會降低輪胎使用里程,單純是一種輪胎使用結果,技師可藉由最終磨耗狀況以及車主需求做適當比例調整,但不建議為了讓輪胎看起來磨得比較平均,而將此保險機制捨棄。
熱衷於讓駕駛更安全的享受操控樂趣,我們不該因為誤解與訛傳而捨棄最佳化工程設計,只為了輪胎看起來磨得很漂亮,那並非是擁有BMW的目的。
Comments